欧易交易所app官方下载:从Diem流产到加密企业断卡:“去银行化”如何成为Web3行业发展的系统性困局

  • 2025-01-01 15:59:44
  • 128
欧意报道:

来源:AiYing Compliance

随着加密货币行业的迅猛发展 ,Web3 世界中的“去银行化”(debanking)现象日益引发关注 。这种现象展现出传统金融体系与加密货币行业之间的对抗,诸如 Meta 旗下的稳定币项目 Diem 的失败 、Custodia Bank 遭遇阻碍,以及诸多加密企业被“断卡 ”的现象 ,无不凸显了传统金融体系对加密行业的强烈排斥。这种排斥不仅反映了政策矛盾 ,更是多方力量角逐的博弈。在这些年付过客户的过程中Aiying艾盈也见证了企业在获取金融服务方面面临的种种障碍 。银行账户的关闭、支付服务的缺失 。本文主要探讨这当中更深层的一些原因。

一、去银行化的隐秘机制

所谓“去银行化”,并不仅仅是银行关闭个别企业的账户,背后往往隐含着错综复杂的政治与金融考量。Meta 的 Diem 项目正是这样的典型案例 。据前负责人 David Marcus 透露 ,尽管在 2021 年,Diem 已完全符合监管要求,并计划小规模推出 ,但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直言,批准该项目等同于“政治自杀”。这无疑是一场政治力量对技术革新的冷酷打压,而这种压力直接作用于美联储和银行系统 ,迫使它们切断了与 Diem 项目的合作关系。

Diem 项目原本旨在通过基于区块链的技术实现更快捷 、更廉价的全球支付,但由于受到政府的压力,银行纷纷退出对其的支持 ,导致项目最终无法落地 。这类间接打压手段,使得加密货币行业在面对监管时不再仅仅是“合规 ”的问题,而是“生存 ”的问题。银行关闭账户 、撤销服务权限 ,导致大量企业和个人无法正常获得金融服务 ,这种现象在“去银行化 2.0”中尤为明显。

Custodia Bank 的首席执行官 Caitlin Long 也透露,Custodia Bank 一直试图为加密货币行业提供合法的银行服务,但其银行牌照申请多次被推迟或拒绝 。Custodia Bank 甚至遭遇了联邦储备系统的压力 ,要求终止与加密相关的服务合作。Long 进一步指出,这种针对性的打压不仅影响了 Custodia Bank 的业务发展,还导致其他银行纷纷效仿 ,拒绝为加密行业提供服务,迫使许多企业陷入困境。

二、自由的侵蚀:去银行化对加密行业基本权利的打压

去银行化所引发的另一层挑战是对基本权利的侵犯 。加密货币世界一直标榜去中心化和自由,而去银行化直接动摇了这种自由的根基。Ripple 的 CTO David Schwartz 指出 ,这种针对性的去银行化行为不仅损害了行业发展,更侵蚀了基本的宪法权利,包括正当程序、言论自由及免受非法搜查与扣押的权利。

Schwartz 进一步阐述了政府如何通过施压银行等金融机构 ,间接达到打压特定行业的目的 。他指出,政府往往不会直接出台法律禁止加密货币,而是通过金融体系对行业进行“围堵” 。银行被施压停止与加密企业合作 ,迫使企业无法正常运作。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市场自由的干涉 ,是政府通过第三方来规避正当程序的表现。

这种现象在整个加密货币行业中并非个例 。Frax Finance 的创始人 Sam Kazemian 表示,2022 年 12 月,他在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的账户被关闭 ,原因并未明确说明,但显然与其从事加密货币业务有关。Coinbase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Brian Armstrong 也通过《信息自由法案》(FOIA)申请获取与“扼杀行动 2.0 ”相关的政府记录,试图揭露这种打压背后的真实动机。

三 、早年的“扼杀行动”仍在继续

“去银行化”现象并不是凭空出现的 ,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美国政府早年的“扼杀行动 ”(Operation Choke Point) 。据 Aiying艾盈获悉,政府针对金融机构和支付处理方,因为它们被视为诈骗活动中的“瓶颈”或“扼制点”。通过对这些关键节点施加压力 ,政府希望切断非法商户进入银行系统的途径。然而,这种针对金融服务的广泛排斥却波及到了包括合法企业在内的众多行业,如弹药销售、发薪日贷款、烟草销售等 。

“扼杀行动 ”不仅造成了众多合法企业的账户被关闭 ,也导致了多起诉讼和联邦调查,甚至在 2018 年受到了来自前俄克拉荷马州州长 Frank Keating 的严厉批评,称其更像是一场“意识形态敌对者的清洗行动”。虽然在 2017 年 ,特朗普政府宣布正式终止“扼杀行动” ,而 FDIC 也承诺限制其人员的账户终止权力,但许多人认为,政府对银行服务的控制和干预并没有真正结束。

如今 ,“扼杀行动 2.0 ”这一非正式术语被批评者用来形容美国政府对加密货币行业的打压,因为加密货币行业被认为风险高且具有争议性 。虽然并没有正式的“扼杀行动 2.0”计划,但包括司法部 (DOJ)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FDIC)、货币监理署 (OCC)、金融犯罪执法网络 (FinCEN) 以及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等在内的多个监管机构的协调行动 ,似乎使得加密货币行业的银行准入变得困难重重。

例如,Signature Bank 和硅谷银行 (SVB) 在 2023 年的倒闭事件中,有观点认为正是由于与加密货币行业的联系而遭受了特别的监管压力。

例如 ,SEC 于 2020 年起诉 Ripple Labs,声称其发行的 XRP 代币为未注册证券;2023 年,SEC 起诉 Binance 和 Coinbase ,指控其违反证券法 。这些案件的存在,使得“扼杀行动 2.0”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的打压手段,其目的在于限制加密行业的金融准入 ,遏制去中心化技术的发展 。

四 、银行业危机与监管偏见

“去银行化 ”并未随着“扼杀行动 ”的终止而结束 ,反而在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中卷土重来。2023 年 3 月 8 日,加密货币专注机构 Silvergate Bank 宣布自愿清算。这家自 2013 年起专注于为加密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因为与 Meta 的稳定币项目 Diem 有关联 ,以及加密市场的动荡和客户 FTX 的崩溃,其股价大幅下跌 。而同时,来自美国参议员 Elizabeth Warren、Roger Marshall 和 John Kennedy 的压力也进一步加剧了银行的困境 ,他们要求 Silvergate 披露与 FTX 的财务关系,导致银行面临更大的监管风险。

仅两天后,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与创新部接管了硅谷银行(SVB) ,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事件之一。SVB 的倒闭与其长期证券持有的市场价值下降及客户大规模提款直接相关 。而在 3 月 12 日,Signature Bank 也因大量客户提款被纽约州金融服务部关闭并置于 FDIC 接管之下。Signature Bank 的存款中有 30% 来自加密货币行业,而其手中现金仅占总资产的 5%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使得它在 SVB 问题引发的银行挤兑中非常脆弱。

尽管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 FDIC 形容接管 SVB 和 Signature Bank 的行动是为了“保护美国经济,增强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 ,但包括 Signature Bank 董事会成员 Barney Frank 在内的许多人却认为 ,这些行动显示了政府对加密货币行业的偏见 。Frank 表示:“我们成为了典型的案例,因为这次倒闭并非基于基本面的破产。”此后,FDIC 宣布 Flagstar Bank 将接管 Signature Bank 的现金存款 ,但排除了与数字资产相关的业务。这一决定被《华尔街日报》社论委员会批评为明显的偏见,确认了 Frank 对加密行业遭受不公正对待的怀疑 。

五 、特兰普重返白宫,最差的关系期或将过去

尽管去银行化现象愈演愈烈 ,Marc Andreessen 在一次播客中揭露,过去四年里超过 30 位科技创始人被银行“断卡 ”,而这些加密创业者没有选择默默忍受 ,反而勇敢站出来讲述自己的故事。Custodia Bank 的 Caitlin Long 也明确表示,她的公司正在与美联储对簿公堂,并计划在明年一月进行口头辩论。这种法律上的对抗无疑是加密企业争取合法生存空间的重要一步 。

Jered Kenna ,Tradehill 的创始人,分享了他被银行拒绝服务的经历 。Kenna 表示,自己曾经有一份长达几十页的银行名单 ,这些银行因为他从事加密货币业务而拒绝为其提供服务 ,甚至包括一些国际知名大银行,如汇丰银行(HSBC)、美国银行(BofA)、摩根大通(Chase) 、花旗银行(Citi)和富国银行(Wells Fargo)等。他强调,这种“去银行化”现象几乎覆盖了所有主流金融机构。

Kraken 的创始人 Jesse Powell 也透露 ,Kraken 曾在美国面临多年无银行服务的局面,而唯一一家愿意提供服务的银行后来也因政府施压而终止合作 。这些创始人的经历揭示了政府如何利用银行系统对加密行业施加系统性压力,从而达到“去银行化”的目的。但这一切都是过去 ,最近特朗普被确认为新一届总统后,我们能看到各大加密企业如上所述都在给美联储及整个银行系统施加舆论压力。也能看到不少过去还在争议中的诉讼案件也正在拨开云雾见月明 。整个法律边界正在从模棱两可走向清晰,同理银行的不明规则的拒绝给加密机构提供银行服务这种现状在未来应该会趋向有好。